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畅联大湾区,我院打造深中通道旁的大型中医康养“航母”

    来源:中山市三乡医院    点击数:487    发布时间:2024/7/5 18:00:00    

 

6月30日下午3时,一辆粤港两地牌照的粤港直通巴士率先平稳驶入深中通道。深中通道开通前,中山市民如需到香港市区,车程在3小时以上。开通后,粤港直通巴士线路调整为行经深中通道,中山2小时以内即可抵达香港市区。

创下世界首例特长双向八车道海底沉管隧道、世界最大跨径全离岸海中钢箱梁悬索桥等10项“世界之最”的深中通道,将深中两地车程缩短至30分钟以内。深中联动广阔的空间已然打开,1小时生活圈将横跨伶仃洋而形成。而地处湾区几何中心的三乡镇,作为国家级文旅融合试点,随着深中通道的开通,这里的地缘优势,也将被进一步激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山医院位于中山市三乡镇,距离深中通道和港珠澳大桥直径不超过20公里,40分钟可通达澳门,105国道、坦洲快线贯穿全境,20分钟可通达中山市区、珠海,同广州、深圳、香港往来也十分便捷。

 

        

 

   港人北上体验中医,

一站式就医服务打通痛点

 

家住香港的77岁徐太跟儿子已经习惯了每周从香港到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山医院接受传统疗法——颊针治疗。早上出门,一上午就能到医院,甚至还能赶上回港喝下午茶。最关键的是,几个疗程下来,不仅自己头晕、失眠的症状好了,儿子的耳聋病症也消失了,体重还由原来的170多斤减轻到150斤,现在的精神状态明显好了很多。徐太还介绍女儿、朋友等一波同乡到医院做治疗。深中通道的开通,也让徐太跟儿子回内地一趟除了看病,还多出了走亲访友,“得闲饮茶”的选择。

深中通道的开通,点燃了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的星星之火,为两岸三地境外人士来院就医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为进一步畅通港澳台人士在我院预约诊疗等服务流程,实现与内地居民同质化的移动健康服务,我院积极创新智慧服务,不断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推出微信公众号网上预约、缴费等服务,力争做到数据多跑腿、患者少跑腿,让境外患者足不出户就能预约挂号、安排治疗。由于来院治疗的港澳患者中不乏高龄病患,医院同时设置了客服部,可提供电话预约、医保绑定等“一站式”及现场一对一服务。对于已办理内地医保的港澳同胞,可直接在院享受医保报销,彻底打通了境外同胞的就医痛点。

 

       

 

  省级三甲标准平移,

经典名方特色诊疗枝繁叶茂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山医院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简称“一附院”)“主管主营”,进行‘管理、技术、品牌’三个平移,现已委派4位医疗及管理专家常驻到我院开展各项医疗服务。目前我院已联合一附院开办医生全员“西学中”培训,制定计划选派骨干到一附院轮训,至今已累计派出近20余人,为我院培养中医药新质生产力和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奠定基础;邀请省级名中医、专家教授开展2次大型义诊活动,惠及逾600名市民,将高水平中医诊疗服务送到乡村基层;建立上下联动机制,从临床科室到职能科室各个层面,按部就班开展点对点传帮带工作,现已有20余人次专家到我院进行技术和管理指导,开展多场理论授课及10余例高难度手术,下一步将谋划开展省级名医定期来院坐诊、查房、手术指导等工作,同时引入一附院经典名方、验方和院内制剂,让省级医疗资源下沉到三乡,使老百姓家在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合作共建后,我院实现临床科室中医护理特色服务100%全覆盖,开展中医适宜技术30项,中医药特色服务深受群众欢迎。目前,儿科为市级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并筹备高标准建成特色中医馆,继续拓展中医药服务内涵。其中颈肩腰腿痛中西结合特色门诊和中医特色护理门诊深受港澳同胞青睐,颈肩腰腿痛中西结合特色门诊负责人吴小川副院长师从王永洲先生,擅长以中西医结合理念为指导,运用针、灸等多种非手术方法治疗各型头颈肩腰腿痛、头晕、失眠、耳聋、抑郁、中风偏瘫、各型肿瘤及癌症等各类疑难病和急慢性病的治疗,尤其是颊针疗法,疗效显著,深得三乡镇及周边地区广大患者、港澳同胞的一致好评;中医特色护理门诊开展了雷火灸、中药熏蒸、虎符铜砭刮痧、火龙罐、穴位贴敷、盘龙灸、耳穴压豆等传统中医疗法,吸引了众多港澳同胞前来体验中医养生、理疗保健。

 

        

 

目前,我院新院区正在推进建设中,总占地面积为59446.4平方米(约89.1亩),总建筑面积181636.24平方米,按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标准配备先进相关设备设施,力争2025年初交付使用,5年内实现项目医院编制床位数800张,10年内将建设成为中医特色突出的中山市南部区域医疗中心,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知名的现代化、智能化、高水平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整合多病种诊疗方案,为大湾区群众提供特色中医康养服务,打造以中山为站点的中医药特色航母。